2022年,我国面临着需求收缩、供给冲击和预期转弱的“三重压力”,中国银行业及时调整经营策略并取得了良好的经营成绩。
(相关资料图)
2023年2月15日,银保监会发布了2022年四季度银行业保险业主要监管指标数据。2022年全年,商业银行累计实现净利润同比增速为5.4%;截至2022年四季度末,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及不良贷款率均较2022年三季度末有所减少。
展望2023年,业内人士认为,在保持规模稳步增长的同时,商业银行风险抵补充足、流动性水平保持稳健,为2023年银行发展夯实了基础。
净利润同比增长5.4%
数据显示,在规模方面, 2022年四季度末,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本外币资产总额379.4万亿元,同比增长10.0%。其中,大型商业银行继续发挥压舱石作用,2022年四季度末,大型商业银行本外币资产总额156.3万亿元,占比41.2%,同比增长12.9%;股份制商业银行本外币资产总额66.5万亿元,占比17.5%,同比增长6.9%。
在盈利方面,2022年全年,商业银行累计实现净利润2.3万亿元,同比增长5.4%;平均资本利润率为9.33%,较三季末上升0.01个百分点;平均资产利润率为0.76%,与三季末持平。
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叶怀斌认为,“以量补价”是商业银行实现盈利增长的逻辑基础。“受市场波动影响,银行理财收益有所下降,银行代理基金销售、代理信托计划等业务受到一定冲击,商业银行非息收入占比呈下降趋势,全年非息收入占比为18.8%,同比下降1.01个百分点。”
将业绩贡献因子拆分来看,光大证券首席银行业分析师王一峰补充道,结合不良指标及上市银行表现看,资产质量稳中向好情况下,盈利增速季环比提升或受益拨备力度缓释对盈利形成反哺。
在资产质量方面,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略有抬升,不良贷款率同比下降。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达到3万亿元,同比增长0.15万亿元;不良贷款率为1.63%,较三季末下降0.02个百分点,同比降低0.1个百分点。贷款核销连续四年突破万亿元规模,银行系统在资产质量提升的同时,风险处置力度持续加大。
风险抵补能力维持高位
数据显示,2022年四季度末,商业银行流动性覆盖率为147.41%,较2022年三季末上升4.73个百分点;流动性比例为62.85%,较2022年三季末上升1.19个百分点;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余额为6.1万亿元,较三季末减少79亿元;拨备覆盖率为205.85%,较三季末上升0.31个百分点,分银行类别看,国有行、股份行、城商行、农商行拨备覆盖率分别为245%、214.2%、191.6%、143.2%,风险抵补能力保持强劲。
叶怀斌认为,在保持规模稳步增长的同时,商业银行风险抵补充足、流动性水平保持稳健,为2023年银行发展夯实了基础。
展望未来,叶怀斌指出,银行业仍将进一步支持宏观经济重回合理增长区间,助力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和投资的关键作用。
具体来看,主要有三个方向:一是支持居民增强消费能力,合理增加消费信贷,重点服务新能源汽车、文旅、养老、教育、医疗等领域的金融需求,支持改善居民消费条件,创新消费场景,充分释放消费潜能;二是支持重大项目及重点领域投资的融资需求,重点关注“十四五”重大工程,支持交通、能源水利、农业、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,加强区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,支持城市群和都市圈现代化建设;三是加大对优势产业及短板行业的融资支持,助力形成“科技-产业-金融”的良性循环。
标签: 商业银行